1 ) 實用性和先進性
采用先進成熟的技術和設備,盡可能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材料,以適應高速的數據傳輸需要,使整個系統在一段時期內保持技術的先進性,并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以適應未來業務的發展和技術升級的需要。
2 ) 安全可靠性
為保證各項業務應用,網絡必須具有高可靠性,決不能出現單點故障。要對機房布局、結構設計、設備選型、日常維護等各個方面進行高可靠性的設計和建設。在關鍵設備采用硬件備份、冗余等可靠性技術的基礎上,采用相關的軟件技術提供較強的管理機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監控與安全保密等技術措施提高電腦機房的安全可靠性。
3 ) 靈活性與可擴展性
計算機機房必須具有良好的靈活性與可擴展性,能夠根據機房業務不斷深入發展的需要,擴大設備容量和提高用戶數量和質量的功能。應具備支持多種網絡傳輸,多種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術升級設備更新的靈活性。
4 ) 標準化
計算機房系統整體設計,要基于國際標準和國家頒布的有關標準,包括各種建筑、機房設計標準,電力電氣保障標準以及計算機局域網、廣域網標準,堅持統一規范的原則,從而為未來的業務發展,設備增容奠定基礎。
5 ) 經濟性
應以較高的性能價格比構建專業計算機機房,使資金的產出投入比達到最大值。能以較低的成本、較少的人員投入來維持系統運轉,提供高效能與高效益。盡可能保留并延長已有系統的投資,充分利用以往在資金與技術方面的投入。
6 ) 可管理性
由于機房具有一定復雜性,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管理的任務必定會日益繁重。所以在機房的設計中,必須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機房管理和監控系統。所選用的設備應具有智能化、可管理的功能,同時采用先進的管理監控系統設備及軟件,實現先進的集中管理監控,實時監控、監測整個機房的運行狀況,實時燈光、語音報警,實時事件記錄,這樣可以迅速確定故障,簡化機房管理人員的維護工作,從而為計算機機房的安全、可靠運行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