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中心機房空間環境的特點
• 信息中心機房場地空間的構成要素
根據國家的有關設計規范,信息中心機房的場地空間一般由主要工作間(主機房);基本工作間(數據錄入室、終端室、網絡設備室、媒體存放室、上機準備間);第一類輔助房間(備件間、未記錄的媒體存放室、儀器室、硬件人員辦公室、軟件人員辦公室);第二類輔助房間(維修室、電源室、蓄電池室、發電機室、空調系統用房、鋼瓶間、監控室、值班室);第三類輔助房間(儲藏室、更衣換鞋室、緩沖間、機房人員休息室等)這 5 大部分構成。
• 信息中心機房場地空間環境的技術要求
信息中心場地空間環境的技術要求是根據信息中心所應具有的特定功能用途的建設要求,以及依據國家的有關信息中心場地(計算機機房)建設的工程設計規范與標準所確定的。
通常,信息中心場地空間環境的技術要求主要體現在:
• 符合信息數據處理的工藝流程和工作路線。
• 遵循信息中心場地建設的工程規范和標準。
• 滿足信息中心場地的技術物理指標和要求。
• 采取信息中心場地的必要的技術設計措施。
• 室內環藝設計與裝飾裝修均符合消防要求。
• 協調融合機電設備工藝與環藝的設計關系。
其中,室內環藝設計與空間的特殊技術要求進行融合設計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
2. 信息中心場地空間環境的設計
2.1 信息中心場地空間環境的劃分依據
信息中心場地空間的規劃是依據建筑物實際可提供的平面空間的區域、信息中心特定的工藝流程、各區域用房的功能用途來確定。要確定場地空間的平面劃分和系統構成就必須根據信息中心場地空間的建設要求、需求特性及功能指標,遵循實用性和先進性的原則來進行合理的總體規劃,充分考慮計算機系統的作業流程、各種設備之間的相互關系、操作的方便程度以及環境因素,進一步確定空間的分隔、工作流程以及建設的工藝。
信息中心的場地空間規劃還要依據信息中心的組成性質、任務、業務量大小,以及所選設備類型及計算機對供電、空調等方面的要求和管理體制而確定。此外,人們的工作活動也是空間序列設計的依據?臻g的分隔和聯系是一個技術與藝術統一的問題。分隔與聯系的形成、組織、比例、方向、線條、構成以及整體布局都對整個空間的設計效果有重要的意義,能反映出設計的特色和風格。
在結合技術要求進行信息中心各區域規劃時,要講究體現布局的藝術美,不能視其為簡單的分隔。因為任何的室內空間均是由不同形態的界面圍合而成,圍合形式的差異,造就了空間內容的變化,按空間構成方式來區分內容,能夠從空間的本質特征來營造符合功能與審美要求的環境。
在這里筆者通過采用“泡泡圖”來表達信息中心常規的技術流程來對信息中心空間的規劃進行比較直觀的判斷。
2.2 信息中心的技術設計
根據信息中心的場地規劃方案以及對應的平面布局,進行項目建設要求的分析,并嚴格遵循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建設規范和項目的約束條件進行相關的場地空間技術設計,包括: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空間規劃、結構裝飾、環境藝術);機房工藝(機柜布置、設備布置、網絡布線、靜電釋放、防雷接地);機房機電設備(精密空調、專用新風、供配電及不間斷電源、場地照明、門禁管理、氣體消防、智能監控)等的系統設計。
2.3 信息中心空間的平面空間設計
在這里根據信息中心通常的使用情況,編制了信息中心各區域用房使用功能分析表(見表 1 )在此基礎上進行空間的平面設計。
信息中心在一個有限的區域內集中了大量的電子設備和工作人員,所以,需要對信息中心的五大部分構成空間:主要工作間(主機房);基本工作間;第一類輔助房間;第二類輔助房間;第三類輔助房間;進行有效的空間組織,以滿足現行的建設需求和不斷的增長與變化的需要。
信息中心空間的建設,采用密閉護圍、大空間、少隔斷、人機區域分離、無人值守、集中監控以及人性化設計等,都是現代空間與平面布局所崇尚的設計理念與策略。不同形狀的空間往往使人產生不同的感受。因此在信息中心的場地空間對形狀進行設計時,必須把功能使用要求與精神感受方面的要求統一起來加以考慮,同時,又要遵循人體工程學和人機工程學的基本原理,既要保證機房工程工藝及其特點功能要求的合理性,也要考慮“人、機、環境”的有機統一,又要注入一定的藝術想象力,豐富空間的環境藝術表達。設計的實踐活動最終歸結與藝術的形式美學系統與科學的理論系統,而設計的成果又是藝術與科學的結晶。
基于此設計指導思想,再結合場地空間技術規劃,進行信息中心場地空間的平面設計,并通過對技術要求的實現途徑,選擇適當的空間與平面環境藝術設計材料以及環藝表達:
• 地面設計:機房的地面采用抗靜電的架高活動地板,以便滿足機房工藝要求的送風和布線。
• 玻璃隔斷:機房的隔斷采用通透的玻璃材料,防火玻璃(防火區域隔斷)及鋼化玻璃,具有良好的可視功效。
• 墻面設計機房的墻面采用不易吸附塵及具有防火、防潮、隔音功效的彩鋼板以及填充物材料。
• 吊頂設計:機房采用了吸音、防火,防塵、防潮,防止電磁波干擾以及符合機房工藝要求回風的金屬微孔吊頂材料。
• 照明設計:機房的照明按照要求實現不閃爍、不眩光、照度大,光線分布均勻的照明設計。
• 人機環境:在機房區域內,在涉及人員工作的場合,充分考慮人、機、環境的綜合因素,科學、合理、環保、有效地設計人及工作環境。
2.4 信息中心場地空間技術與藝術的整合
由于信息中心是一個集計算機主機、服務器設備、網絡通信設備、存儲備份設備、運營監管設備、及應用軟件為一體的綜合性信息系統應用與管理的場所,所以機房工程的設計應緊緊圍繞其環境特點和計算機系統的應用展開,環境藝術空間設計以及裝飾工程不僅要達到特定的裝飾效果,更要著眼于各系統整合的合理性、靈活性、適用性。重在功能和環境指標的實現,以確保為機房內關鍵設備提供長期、穩定、可靠的運行環境,確保各系統充分發揮其功能,也為管理人員提供安全、高效的管理方式,為工作人員創造綠色環保、健康的工作環境。
信息中心具有特定功能用途和建設要求的限制,主要解決場地規劃、結構裝飾、環境藝術設計與機房工藝、機房機電設備、機房物理指標的融合設計與協調。在設計中,信息中心的主要區域劃分為主要機房區域(主機設備機房、網絡設備機房)及輔助機房區域( UPS 配電機房、系統測試室、網絡設備接入室、控制機房、氣體消防鋼瓶間、緩沖區、庫房)為涉及信息中心空間的特殊技術要求較為密切的部分。而主要工作區域中,中央監控機房、指揮中心是人機界面涉及的最重要的部分。同時機房的物理指標(防塵、屏蔽、抗靜電、隔熱、保溫、防火等)也都與環藝設計有密切關系。因而要在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功能的重要性及使用特點選材用材,營造環藝的設計表達,創建一個現代、明快、格調高并且舒適的工作氛圍。
根據信息中心的室內環藝設計需要與空間的特殊技術要求相融合,在設計過程中,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 符合信息數據處理的工藝流程、辦公流程、工作人員的精簡的行走路線。
• 遵循信息中心場地(計算機機房)建設的工程規范標準。
• 滿足信息中心場地的技術物理指標,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風速、照度等。
• 采取信息中心場地的防塵、屏蔽、抗靜電、接地、隔熱、保溫、隔音、吸音、防火、負荷承載能力等技術措施。
• 進行信息中心場地的室內環藝設計與裝飾裝修,圍繞著所選材料應為燃燒性能等級 A 或難燃燒材料燃燒性能等級 B1 進行相關設計。
• 協調融合信息中心機電設備、機房工藝與室內環境藝術之間的設計關系。機房裝飾注重于創建特定的環境條件以滿足房間功能要求而不是刻意追求表面效果,要講究技術和藝術的結合。
一個室內空間能否滿足功能與審美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技術要素。信息中心的場地空間設計作為完整的室內設計系統,技術含量最高的由各類空間構件與設備組成的人工環境系統是必不可少的內容,而賞心悅目的空間氛圍是機房室內設計藝術處理所追求的理想目標。場地空間總體藝術氛圍的形成是空間中所有要素的綜合反映,她絕不是進行簡單的界面裝修所能解決。因此在滿足機房工程各系統可靠、正常運行的同時,也需要為工作人員創造綠色環保、健康的工作環境。
3. 結束語
信息中心場地空間的設計,主旨是既要滿足機房內各類關鍵設備和輔助設備對信息中心空間的各種技術要求和環境要求,又要使“環境”在整體上達到“人”與“設備系統”的和諧統一。并且,努力做到“以人為本”兼顧“美觀實用”,當然,同時也要考慮工程建設的經濟性指標等因素。
在我國進行現代信息中心的場地空間環境設計的同時,適當地借鑒國外先進的設計理念,結合自身的經濟能力為設備系統提供一個安全運行的空間,為從事的工作人員提供良好的作業環境,并且逐漸地注重技術性與藝術性和諧統一,是今后具有特殊工藝環境的設計趨勢,也是我國進行此類工程設計的的重點。而各行各業的發展已經完全離不開現代的信息技術,在紛紛建立相應的信息中心的過程中,設計一定要以人為本,使室內環藝設計與場地的特殊工藝要求相融合,以實現信息中心使用功能與藝術環境的充分結合,達到環境物理與環境藝術的完美統一。因此完美的信息中心建設工程是技術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的綜合體現。
|